至從看了《娛樂至死》這本書後,開始思考「外在環境與內在基因如何影響人類思維」這類型的議題
《娛樂至死》大致上是在描述人類思考方式受到不同媒介,印刷式紙本與電視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轉變;
電視時代充斥著大量的訊息,迫使人們思考開始變短促,在網路、社群時代這個影響越發劇烈,所以才有了金魚腦一詞
順著這個議題,近三週看了所謂 反烏托邦系列三部曲
《我們》《1984》《美麗新世界》,所謂反烏托邦即是對於傳統的美好與幸福提出強烈的質疑,並以諷刺的文字來探討人們追求的完美生活。
《我們》
這本以第一人稱視角,用短篇日記的方式推動劇情,大體上描述一個大一統帝國,人們只追求理性、直線、公式化的生活,每個公民都是為了大一統帝國而存在,沒有太多個人的思維;
整個帝國是以科技為導向,並用一個玻璃罩限制帝國居民的移動,玻璃罩之外保留野生的叢林以及過著原始生活的野人。
主角是帝國中的首席飛船設計師,飛船設計目的是為了將這種美好理性的社會理念散佈到全宇宙,主角一開始以此為榮,深信人活著就是為了大一統的帝國而存在,不該有其他個人的想法;
但後來遇上了一位女角,因為戀愛的衝動,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而思想是一種罪。
整本書說實在我看起來也略顯冗長與沈悶,因為其實故事線不複雜、要闡述的道理也蠻直觀,作者花蠻多章節反覆的描述類似的事件,像是愛情、個人叛逆思想的萌芽、社會外在環境大一統規範間的拉扯。
《1984》
描繪高壓統治的軍權帝國,老大哥用各種方式洗腦、改寫歷史,書中幾句話深刻切中要害
「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
主角的工作便是配合黨的政策竄改所有文書紀錄,今年生產部只生產了兩千頓糧食沒有達到政治口號的增量50%,沒關係改去年紀錄就好;
當所有文書、報紙都被竄改,唯一的真相只留在作者腦中,但這真相就真的是「真相」嗎?!
主角後來愛上了一位叛逆的青春期少女(至少角色描繪起來很像),到最後因為愛情而付出代價,主角一開始以為不論肉體如何折磨,只要夠堅持就可以保護心中的一方淨土;
但是監控單位開始用各種酷刑折磨主角的思想,最後狠狠地把愛情也連根拔起,作者描述的十分寫實,非常的黑暗….
《美麗新世界》
跟前兩本書描述方式恰好相反,但更令人毛骨悚然;
書中描述人類由基因培養所批次製造,在出生時基因就已經決定好你的所有外觀、思想包含社經地位,出生後有所謂的「制約」,透過睡眠學習法不斷洗腦,例如說 討厭紅色,在5–7歲每天晚上播放5000次,自然而然長大後已經無法方便為什麼會討厭紅色,只會覺得「很自然就該討厭紅色」
整個世界被管治者所規範,整體社會定期提供「索麻」,一種迷幻類似於毒品,四處皆有音樂、不用煩惱糧食,沒有傷痛沒有老化,這似乎就是「美麗的新世界」
後來故事推演到野人保留區,雙方的思想開始衝突,到底要痛苦的苦難還是美好的和諧?
野人不斷用莎士比亞劇本的台詞來表達個人思想對於真善美、苦難的堅持等傳統美德,來諷刺與對抗新世界中的放蕩、及時行樂、被規範好受到制約的社會。
這幾本書建議在風光明媚的戶外看,因為很黑暗XD
這幾本書描繪的社會都很不同,但非常驚人的一致性就是
1. 視個人思想為犯罪
2. 剝奪愛情,但有趣的就是主角都是透過愛情找到自我的思想
3. 去除家庭,完全去除親子間的羈絆
4. 拒絕個人獨處,強調社會的和諧與一致
但我喜歡這種諷刺的筆法,因為他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我想捍衛思想、自由、愛情等,書中社會所排斥或禁止的不正好是身而為人最重要的因子嗎?!
只是真的很黑暗,尤其是《1984》最後一部分…. 小心服用
三本書看來,我其實最喜歡《美麗新世界》,前陣子有遇到佈道者在傳教,他問我「如果可以到天堂無憂無慮,沒有痛苦,你應該也會想去吧?」
那時候我愣住了快30秒,他只好訕訕地說「對嘛,沒有人喜歡在凡間痛苦的生活…. 」
當時我猶豫的點就是 什麼是永生? 什麼是天堂?
無憂無慮沒有苦痛聽起來很好,但這樣還存活著是要幹嘛?! 又或是在這種狀態下怎麼知道自己還活著?!
會不會就變成是一個美麗新世界?!
這或許就是我現在沒有宗教信仰的原因,又或是現在的自己沒有太多苦痛的經歷,所以不會也不想去思考這類的問題,只知道現在每天活著可以工作、可以運動、可以閱讀、可以思考就蠻充實的,我也不是抖M也不想一直處於苦痛的狀態XD
但就是不會去想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就覺得很彆扭吧
我還是搞不懂信仰宗教,又或是各方教義中的「天堂」「西方極樂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靈魂處於那種狀態下又可以幹嘛呢? 永生到底是怎樣的狀態?
有點不解但也沒有很在意
上天給了一副牌,坐上台桌就盡興的賭到最後吧
* 之後想看《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槍砲鋼鐵與細菌》,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