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底層是事件驅動,透過 Event Loop處理非同步(non-blocking)操作,讓費時的I/O操作可以交由libuv去呼叫系統事件驅動的 system api或是用 multi thread方式處理,而Main thread則持續處理request或其他運算。
|
|
簡而言之,Event Loop有許多不同的階段(phase),每個phase 是個陣列,當完成非同步操作後,會對應將 callback task push到 phase中;
Nodejs會不斷的輪詢 Event Loop並同步執行callback task
,直到 Event Loop上都沒有 task且 Main thread也都執行完成,就會退出。
Nodejs一些非同步操作對應的 phase如下
1.setTimeout
屬於 timers
2. pending callbacks
主要處理系統錯誤 callback
3. poll 階段則是向系統取得 IO事件
4.setImmediate
屬於 check
5.關閉事件如 socket.on(‘close’, …)
則屬於 close
process.nextTick
是在每個phase結束前執行, Promise
屬於 microtask,同樣執行於每個phase結束之前,且在 process.nextTick之前;
所以要小心,不能要遞迴呼叫process.nextTick,會導致整個Event Loop卡住,因為每個process.nextTick都會在phase結束前執行。
以上大致介紹,實際運作複雜許多,附註參考資料:
1. https://www.eebreakdown.com/2016/09/nodejs-eventemitter.html
2. https://nodejs.org/en/docs/guides/event-loop-timers-and-nexttick/
3. https://jakearchibald.com/2015/tasks-microtasks-queues-and-schedules/
4. 在瀏覽器中狀況跟Nodejs執行環境不太相同 https://github.com/kaola-fed/blog/issues/234#code-analysis-b-a
但我看這個有什麼用? 只要我知道怎麼寫非同步程式碼,了解底層 Event Loop執行順序有什麼意義嗎?
雖然說學習不該帶有太強烈的功利性,追根究底本身就是個樂趣,但這個問題著實困擾我頗久,在這兩天看到了 dataloader
驚為天人的 Library,以下正文開始。
dataloader的用途
dataloader主要用於解決Graphql的N+1問題,稍微簡單介紹一下
Graphql是 FB提出的技術,用來當作新一代的前後端API交互介面,主要是將搜尋的能力交還給前端控制,後端就被動配合;
改善以往 RESTful API在 GET上麻煩的地方,以下為示範
假設有 User / Post / Comment,
User 1 <-> m Post,User可以創建多個Post
User 1 <-> n Comment m <-> 1 Post,User可以在Post下發布 Comment
假設今天我們要顯示某用戶的所有貼文,以REST來講可能是
/user/:userId/post
如果要某用戶下所有貼文帶評論
/user/:userId/post/comment
如果是某用戶某貼文的所有評論
/user/:userId/post/:postId/comment
……
所以在查詢上,前端多一個需求後端就要多一隻API,有點麻煩
如果要省著用同一個API外加query來判斷,就變成資料層或邏輯層一樣要處理
-————————————-
而Graphql 則漂亮很多,前端定義好需要的資料格式,後端就會對照回傳(套件輔助)
|
|
不論是要取得 User,User -> Post, User -> Post -> Comment無限遞迴,都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
後端則是對應好資料擷取,Graphql在後端會過濾把前端需要的欄位回傳,大幅降低網路 payload,非常的簡潔有力。
如果是有大量查詢的應用程式,或是有跨裝置應用,可以考慮導入 Graphql,現在來說方案都已經非常成熟了。
Graphql N+1問題
但是在讀取巢狀資料的過程中,Graphql會發生N+1問題,例如取得所有用戶下的所有文章{User{Post}}
,這時候因為架構設計的關係,Graphql會先讀取所有的User,接著再針對個別User去讀取Post;
所以資料庫讀取會變成 1 次讀取全部 User + N次個別User讀取Post,例如
|
|
而dataloader提供的解法相當美妙,在應用層稍作改變,不影響原本graphql / 不干涉資料庫操作,將 N+1進化成第二優化的查詢條件。
dataloader 介紹
dataloader作者
dataloader 主要做兩件事 batch
& cache
,因為在處理 http request上,為了上資料不過期,大多不會用上 cache,所以這裡僅介紹 batch。
dataloader提供的解法是將異步操作合併,並在Event Loop的一個phase結束後用 process.nextTick 執行。
先看dataloader說明範例
|
|
load()執行後是回傳一個Promise,注意關鍵的一行 this._queue.push({...})
,這個回傳的Promise resolve方法是被push到 _queue上,而_queue是 dataloader一開始創建時建立的空陣列。
enqueuePostPromiseJob
|
|
resolvedPromise就是用來暫存的 Promise.resolve(),用來執行resolvedPromise.then(() => process.nextTick(fn))
,fn 是剛才的 () => dispatchQueue(this)
;
如果環境有 process.nextTick則用,不然用 setImmediate / setTimeout 也可以!
這裡作者打上了25行的註解,大意是說:
ECMAScript 運用 Job / Job Queue描述當下執行結束後的工作順序安排;
(對照Nodejs也就是Event Loop的實作),Nodejs用 process.nextTick實作 Job的概念,當呼叫了 Promise.then 則會在 global Jobsqueue中加入 PromiseJobs這樣的一個 Job。
dataloader會打包同一個執行的幀(frame) 中的操作,包含在處理PromiseJobs queues 之間的 load也會被一併打包。
這也是為什麼要用resolvedPromise.then(() => process.nextTick(fn))
,確保在所有的 PromiseJobs之後執行 (*備註一);
這一段主要是因應cache處理,如果有開啟cache,執行過後一次dataloader會以 Promise.resolve儲存結果,也就是後續不管調用幾次都是立刻回覆結果;
所以下列結果 1 / 5 /6 會被batch在同一個phase執行,而4會到下一個loop去
|
|
而瀏覽器沒有向Nodejs中提供 microtask(process.nextTick),只能用 macrotask(setImmediate / setTimeout)取代,但會有性能上的影響。
dispatchQueueBatch
|
|
dispatchQueue
多做一些判斷,最後呼叫dispatchQueueBatch;
在此處取出所有佔存在queue上的keys,並呼叫batchLoadFn,也就是在 new Dataloader((keys)=>{…})
所定義的,執行後就對應queue上的 resolve,也就是把值回傳給 userLoader.load(k).then(value => ….)
做後續的處理。
總結一下,要使用時先建立 dataloader,並決定對應的 batch loader該如何處理,通常就是放資料庫 batch處理 new Dataloader((keys) => customBatchLoader(keys))
;
接著定義操作, loader.load(key).then(value => {})
;
dataloader內部透過 enqueuePostPromiseJob
機制,將一個執行幀內定義的操作都匯集起來,並在 Event Loop phase最後執行;
最後內部呼叫 dispatchQueueBatch
,也就是實際調用 customBatchLoader
的地方,最後 resolve 當初宣告的 loader.load()
。
dataloader簡單範例
打印結果,注意 setTimeout會在下一個loop執行,而Promise.resolve()則在同一個 phase被處理掉。
|
|
對應我們要解決的N+1問題,因為Graphql怎麼處理底層呼叫算是個黑盒子,以下是大概示意
1. 原本Graphql的 N + 1問題
|
|
……
2. 如果用dataloader轉換
|
|
結語
原本以為 N+1問題要解決必須深入到改寫資料庫的SQL,例如轉成 SELECT IN,但沒想到有個如此簡潔又漂亮的解法,而且不限定用什麼資料庫,真的是太棒了。
深入底層理解原理,抽象又費時,但我想這樣的投資是值得的,不禁再次感嘆這個Library的精妙,I dont know JS OTZ。
備註
篇幅有點長,所以把一些細節放在這裡
確保在所有的 PromiseJobs之後執行
這部分要深入了解 Nodejs 執行 microtask與macrotask的順序
Promise.resolve ().then (() => {
console.log (2);
}).then (() => {
console.log (9);
process.nextTick (() => {
console.log (7);
});
Promise.resolve ().then (() => {
console.log (8);
});
});
process.nextTick (() => {
console.log (1);
});
Promise.resolve ().then (() => {
console.log (3);
}).then (() => {
console.log (6);
});
setImmediate (() => {
console.log (5);
});
setTimeout (() => {
console.log (4);
});
////// 打印結果
1
2
3
9
6
8
7 –> 等同於 dataloader 第一次 batch觸發的時機
4
5
這部分蠻有趣的,一開始Event Loop會先從 nextTick queue開始,所以1會先打印;
接著處理 Promise.resolve()的 promise queue,也就是2 3;
接著 2 3分別又繼續往後resolve 9 6;
8之所以在7之前是因為 Nodejs此時再處理 promise queue,所以會優先處理promise,處理完成後才會再處理 nexttick;
等 microtask都處理完,才會進到其他timer phase與後續的phase處理。
這也是為什麼enqueuePostPromiseJob
要用 promise.resolve(()=>process.nextTick(()=>dispatchQueue(this)))
,對應如果 Promise.resolve().then().then() 中的 Promise都是 resolve了就會自動在同一個 batch處理,對印也就是打印 7
的位置。
如果開啟了 dataloader cache,dataloader 是直接儲存 resolved promise,性能會有顯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