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用 async await 而非 promise!

近期看不到少關於 async / await 的好文章,這裡特別摘錄兩篇總結

近期看不到少關於 async / await 的好文章,這裡特別摘錄兩篇總結

Asynchronous stack traces: why await beats Promise#then()

對比於直接使用 Promise Chain,使用 async / await 除了語法上更加友善,更重要的是 JS Engine 底層有優化,尤其是在 stack trace的時候。

await X() 跟 Promise 最大差別在於執行時會直接暫停 function 運作,直到 await 的 promise X結束後才繼續原本的 function;
至於 promise.then(X) 則是把 X 放上 callback chain上,原 function 就結束了。

這點差異有著重大的改變,請看以下範例

1
2
3
const a = () => {  
 b().then(() => c());  
};

function a 執行時,會直接呼叫 function b,而 b().then 則是將 () => c() 匿名 function 放上 callback chain,然後 a 就結束了,所以 function a 的 context 也跟著消失;

試想如果此時 b 或 c 拋出錯誤,理論上要除錯我們會希望看到完整的 call stack,但是 a 早就結束拋棄了 context,所以 V8 要額外將 a 的 context 傳給 promise b 跟 function c,這樣出錯才有辦法追本溯源,這些是額外的負擔。

改成 async / await 就不一樣了

1
2
3
4
const a = async () => {  
 await b();  
 c();  
};

當 b 或 c 出錯時,因為還在 function a 的 context所以可以很快速追蹤,不需要額外的成本。

小結

很多 ES6語法都是 syntax sugar,但是 async / await 帶了更不一樣的改變,作者給兩點建議

  1. 盡量用 async / await
  2. 避免不必要的 transpile,透過 babel-preset-env 來避免

Deploying ES2015+ Code in Production Today

延伸剛才的小結第二點,JS Code 如果要跑在瀏覽器上不可避免要用 babel transpile 或是加上各種 polifill,但現在已經是 2018了!
很多瀏覽器已經良好支援 ES 2015 +,所以 babel transpile 開始變得不是這麼必要,這篇文章深入探討 如何平衡舊時代 babel transpile的 legacy js 與 modern js

這個議題的解法是 <script type=”module”> ,如果瀏覽器支援 ESM Module,那他就可以支援 async / awaitclassarrow functionfetch 等等

以下是 can i use 的支援程度分佈

Can I use… Support tables for HTML5, CSS3, etc

Chrome / Safari / Firefox / Edge 近兩、三個版本都良好支援,IE就算了…..

開發重點

開發時使用 ES 2015+ 語法開發,透過打包工具(webpack 、 gulp等)來呼叫 babel 產生兩份程式碼: main.mjs、 main.es5.js

.mjs 是指支援 ES Module 的 js file 副檔名;而另一個就是 transpile 給過時瀏覽器使用的 ES5 語法。

babel config 可以參考作者在內文提供的,主要就是改 target 與 output 檔名

1
2
3
4
5
6
7
**targets**:{    
   **browsers**:[    
      '> 1%',  
      'last 2 versions',  
      'Firefox ESR',  
   ],  
}
1
2
3
4
5
6
7
8
9
**targets**:{    
   **browsers**:[    
      'Chrome >= 60',  
      'Safari >= 10.1',  
      'iOS >= 10.3',  
      'Firefox >= 54',  
      'Edge >= 15',  
   ],  
},

在 html page中,引用 js 改成

1
2
3
4
5
6
<!-- Browsers with ES module support load this file. -->
<script type="module" src="main.mjs"></script>  

<!-- Older browsers load this file (and module-supporting -->
<!-- browsers know \*not\* to load this file). -->
<script nomodule src="main.es5.js"></script>

舊版瀏覽器看不懂 type=”module” 就會忽略,改成載入另一個 module;
反之現代瀏覽器就載入 main.mjs。

限制與注意事項

需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1. 如果瀏覽器要使用 .mjs,記得 server response header 要加 content-type:text/javascript ,否則無法仔入
  2. ES Module 行為類似於 <script defer> ,也就是會等到 document parse 完成才會執行,如果有需要立即執行的需求,就要把 code 拆出來
  3. Module 是跑在 strict mode ,所以要語法等支援嚴格模式
  4. Module 行為與一般 script 略有不同,例如變數不會全局污染
    例如說 var a = 123 ,在 script 中可以用 window.a 來讀取,但是 Module 不會。
  5. 注意 Safari 10 不支援 nomodule,所以要另外裝 polyfill
  6. 如果 node_modules 有用到 ES2015+ module,記得 babel config 需要額外處理

補更

最近看到的好文章,你真的知道 Babel Transpile 過後的程式碼長怎樣嗎?

Avoiding Babel’s Production Bloat

這篇文章提了幾個像 class / destructure / generator 等語法如何被 Babel 轉譯成 ES5的語法,整個程式碼的複雜度與體積都驚人的成長;
如果網站主要在舊型瀏覽器,最好是考慮用舊的語法。

好處

  1. Module Size
    節省約 50%!
  2. Parse TIme
    節省約 55%!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