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茶客-從路人到入門

開始學泡茶也學了三個月,想說培養興趣最困難的其實是第一步,在學茶的過程有些經歷蠻有趣,覺得分享出來供對茶葉感到好奇的路人,跟我一起入門體驗喝茶的樂趣。

開始學泡茶也學了三個月,想說培養興趣最困難的其實是第一步,在學茶的過程有些經歷蠻有趣,覺得分享出來供其他人對茶葉感到好奇的路人,跟我一起入門體驗喝茶的樂趣。

首先要澄清一件事,喝茶在台灣的刻板印象可能是老人的行為,但我自己覺得喝茶是一種飲品,重點就是喝得開心,接著才是近一步細細品嚐其中滋味,與背後的典故與文化;
喝茶跟喝咖啡應該都是件很棒的休閒,不過確實喝茶風氣在年輕一輩似乎不太盛行,略感可惜 XD

如何開始

我本人是完全零經驗,小時候也只是老爸會泡烏龍茶,飯後跟親戚坐著閒聊,但其實就沒有很講究

後來隻身到台北工作,覺得在工作之餘可以培養不同的興趣,所以臨時起意就上網拜 Google,一個人就硬著頭皮報名了台北書院的茶藝課程

茶藝課程 - 臺北書院

一期六堂課 3600元,目前是上林莉書老師的課程,老師非常有趣,上課會從最基本的茶席與茶具介紹起,這裡就不一一細講,接著後續上課老師會依照學生進度,上不同的茶類,最基本的六大茶 綠、白、黃、青、紅、黑,目前我上到第二期上了前面四種,在學習茶類時老師會準備書面資料介紹典故與產地等,以及製茶的過程,讓學員有更全面的了解;
接著會試茶,三公克茶葉用鑑定杯泡兩分鐘(仿間有不同的時間),接著一一品茶。

茶葉介紹

先跳出來介紹一下茶葉,茶葉基本可以分 茶樹種與製程

茶樹種是原料,例如說常聽到的金萱(台茶十二號)、紅玉(台茶十八號)、鐵觀音、青心大右等,這些是茶樹種
接著所謂的綠茶、紅茶、烏龍茶(青茶)、鐵觀音、包種茶代表的是不同的工藝製程,大抵上是發酵程度的不同,綠茶走無發酵直接殺青,所以強調的是香味;其餘不同的發酵度與焙火決定茶的不同風味,之後等我了解後再細說。

所以你可能會喝到 金萱做的綠茶、紅茶或烏龍茶,所以下次人家請你喝烏龍茶也可以問是哪種茶樹種,這也會決定茶葉的風味

茶菁(也就是茶樹上的芽葉),製茶的原料會影響成茶的風味,而茶樹的生長受到地理氣候的影響,所以有些知名的地點會標記如梨山烏龍、阿里山烏龍;
另外採茶的時機很重要,所謂「春茶做香、冬茶做水」,春冬兩季的茶葉品質通常最好,價格當然也最貴。

所以買茶葉記得問 什麼製程、什麼茶樹種、什麼時候採收、年份多久、發酵度如何種種,甚至當天採收的時間跟氣候都會影響

上課主要是學不同的茶,例如說白茶,又可細分不同等級 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等,要學會分辨就需要不斷的比較與學習,仔細去品嚐入鼻的香氣與入喉的韻味,這部分我真的就很弱,老師常常說我是不是舌頭壞掉 … XD 
但我還是樂在其中阿,至少慢慢有在進步,另外有趣的是每個同學的香味記憶都不同,有些人會描述花香果香,但其實我都聽不懂,因為我完全沒有聞過…

泡不同的茶,再搭配不同的茶壺、茶杯、不同的水溫、沖泡時間、回沖次數等,都有不同的風味,上課的另一個好處是老師有多種的茶具,以及同學間可以彼此交流。

整體上品茶其實蠻個人,就是要多看多喝,逐步找出自己喜愛的茶。

買茶具!

上課上了一期決定入坑,但是身為初心者,最煩的就是完全沒有經驗不知道怎麼挑,五花八門的器具該怎麼買,尤其是看到價位也不知道是高是低,不想買太差但又不想當盤子,一整個超糾結的 XD

那就我個人經驗,給大家一些參考,我是在淘寶雙十一買的,台灣也有很多茶行或是鶯歌都有賣,之前去台南路過很多間神秘的書局也有在賣

第一把朱泥壺買 1500 台幣,我在臺灣問 2000 左右是基本款,這些是手作壺的價碼,如果是機器做在鶯歌逛時大概就3、500一支;
聞香杯、品茗杯、公道杯是瓷器,大概一個杯子100元左右;
其他的茶針、茶則就看個人,也大約1、200而已。
總共加總大概2500~3000 搞定基本的茶具組,當然只是入門的開始 ……

更:茶海喜歡玻璃質感的話,建議買雙層隔熱的玻璃茶海,不然很燙手

我有問老師怎麼挑壺,老師就是說看得順手花得下去就買,這真的都要一直買一直試才知道。

泡茶的器皿大概兩種蓋杯跟茶壺,材質可分 瓷器、朱泥、紫砂、陶,材質大致上因為孔隙的大小,會對茶葉有不同的修飾;
像是瓷器孔隙非常小,所以最能還原茶的原味,不加分不減分,試茶的時候最好用瓷器;
但有些茶火味太重,或是有人偏好圓潤口感會用其他的茶器,因為孔隙會吸附茶味,所以味道不會太衝。

買茶葉

買茶葉一開始要入門好難啊,之前有去木柵的茶園走走,可是看到茶行就不太敢進去,可能跟一般的消費習慣去逛百貨公司、大賣場不同,價格看起來不透明不敢進去,本來有想要網購就好,BUT

茶葉一定要試喝,不要隨便買!

要如何評斷茶的好壞與對應的價格呢 ? 
我在一本書上面寫到

「台灣茶農每台斤生產的茶葉所需要負擔的成本機器採收約 270元,手工則是 500~1000元」

如果再算上加工、通路、行銷等成本,我也不知道明確價格但至少有個底,通常換算一斤約 2000 元上下,但每次買大約都是 75g / 150g 的份量,也就是 400~500 元一罐我覺得是合理的價格,也都沒有踩雷過;
低於這個標準可能是混茶,摻入不同國家如越南的茶葉,這部分因為茶葉屬於加工食品,所以當原料低於某個比例可以不寫產地何處,小心不要受騙。

不同茶類有不同風味,但是大抵上好茶必須要入喉舒服、會生津不會澀,像鐵觀音等有時焙火中會有很強烈的火味(恕我詞窮),那種味道不見得大家能接受,但好茶就是不會澀,入喉後口水會分泌(生津),過了幾秒唇齒依然留香;
這算是最基本的標準,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克數長時間沖泡 (三克五分鐘),等茶泡久了又放涼,好處壞處一覽無遺。

喝到不好的茶葉對身體不好,例如我之前就喝到刮胃,不好的體驗可能也會中斷興趣的培養,個人建議不敢去茶行買的話可以去茶館,在台北的永康街有非常多間,內用一壺大概200上下,喜歡在買

個人之前去過台南的壹二茶堂,剛好是朋友介紹,店主很細心介紹,可以試到不同的台灣有機茶,先去走訪會是不錯的體驗。

台北部分大多位於永康街,等我走訪過後再來推薦

接著是去茶藝博覽會,我這次剛好 2019/1/4–7 在世貿有展覽,去走訪就硬著頭皮坐下來喝茶,開始有禮貌地請教,店家通常都願意跟你介紹,畢竟展覽大多是推廣為主,銷售是其次,這會是買茶葉與更認識茶葉的好機會,這次去就試到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茶,順手就買點回家喝

分享一下我個人口味,台灣茶大多是烏龍跟少許紅茶,其他茶種罕見,但是目前市場台灣的高山烏龍都是輕發酵,味道不太是我喜歡的,而且有點會刮胃,不太舒服

後來喝到生活居茶行的老樹種紅茶,喝得就蠻喜歡的,而且十餘泡味道不減,十分圓潤甘甜,也是這攤的攤主跟我說慢慢喝不要急著走,即使我買的不多他依然熱情的介紹,很感謝這位攤主

#更:後來老師有帶我們去桃園龜山的益壽茶廠參訪,體驗製作東方美人茶,整個過程十分有趣,從一開始參觀茶園,看看傳說中的小綠葉蟬,接著就參與曬菁 / 揉捻的過程,看著茶菁從鮮綠慢慢萎凋,從濃厚的草味轉變成青蘋果香,沒有實際製茶沒有想像到這樣美妙的風味流轉的過程,從早上九點一路忙到晚上十一點,後來要趕車浪菁、殺菁、成團的過程就沒有參與,幾天後收到親手做的東方美人茶有滿滿的回憶與感動!
這邊也推薦益壽茶廠的茶葉喔,看臉書也有很多參訪活動,有興趣可以查查看~

知識補給站

我蠻喜歡從有系統性方式開始學習,找老師或是看書就非常的適合,林莉書老師有推薦兩本介紹臺灣烏龍茶的書,其中也有茶葉介紹,包含茶的苦味、香味、澀味是怎麼來的,大抵的製程之類的,看完就會有個初步印象

烏龍茶的世界:全方位茶職人30餘年心血結晶,從種茶、製茶、飲茶,告訴你烏龍茶風味的秘密

台灣茶第一堂課:頂尖茶人教你喝茶一定要知道的事!

另外是聽到茶友推薦的專業茶葉論壇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

裡面有各式茶葉的討論,目前仍在努力爬文中

最後補充一點,茶葉有賞味期但沒有保存期,也就是有些茶葉在某些年份會比較好喝,通常清香型當年度會比較好,其餘的放久了味道會「轉」,但只要用夾鏈袋陰乾保存,放個幾十年都不成問題,如果此時的味道不喜歡,再給他一點時間,過一陣子說不定就合胃口了。

總之就是鼓起勇氣,多喝多看多問,可以去現代的茶館試試,也可以在有展覽去。

結語

喝茶就是要找得適合的茶,用開心的心情喝茶,講究什麼的倒是其次 (轉述前輩所言

這篇算是剛入門不久的心得,如有錯誤煩請糾正,長路漫漫,願茶香一路相隨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