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新手上路-入坑一個月的心得

在同事的推坑下,買個公路車開始在台北走跳,分享一些當時購車至今的一些心得與建議

平時喜歡運動,曾參加過龍舟、跑過全馬/半馬,維持一週至少三次每次一小時的運動習慣,在同事的推坑下,試騎了幾次後覺得騎車很舒適,在台北近郊有很多不錯的山路,也有河濱可以舒適的騎乘

分享幾個當初選車的想法,包含預算等等考量,以及入坑一個月後的一些心得與避雷建議
新手分享,如有錯誤歡迎糾正 🙏


牽車後一週第一次上風櫃嘴

*更新: 在 2020/11 完賽環花東,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 一人備戰環花東365挑戰賽 - 備賽、比賽過程分享,希望讓這篇看起來更有可信度 (咦 ?!

購車前的考量

因為畢竟是剛入坑,預算一開始是抓兩萬,這其實還蠻低的,只能買各家廠牌的入門車款,坦白說選擇不多,但我自己覺得這個價格是我心理可以負擔的,如果日後~不幸~騎出興趣,要再換也還是可以的

一般自行車類型有分成 公路車登山車三鐵車等等,公路車把手部分又有 平把彎把,平把相對坐姿較高,所以長途相對比較不會累,一開始試騎也是用平把;
彎把 就是相對坐姿較趴,把手有多種手勢可以變換,相對身體負擔就比較大一些,但平常有運動、重訓習慣應該是蠻能適應

蠻建議購車前先去跟朋友借騎看看,當初也是感謝同事領騎了三四次,確認喜歡騎乘在入手會比較好

購車評估

因為預算抓在兩萬,基本上只能選鋁合金的車,車款也沒太多可以挑的,對於新手入坑似乎也是好事,不然有選擇障礙 XD
究竟要不要直上碳纖也說不準,騎山路車重應該影響蠻多,但我騎鋁車還是能上風櫃嘴、冷水坑,騎環花東也不輸碳纖的車 (排名都在前 50%),除非是志在參加 KOM

後來有幸騎到朋友破十萬的碳纖車,一騎上去就發現「哇!也太好騎了吧」騎起來更結實、力量更直接傳輸出去的感覺,即使騎平路感受也完全不同,所以預算夠直上也無仿 XD
但碳纖一級車架跟二級車架的差距沒有感受過也還不知道

車子本體

公路車基本上越輕越貴,入門價大約都從 1、2 萬開始,這時候通常都是買成車,廠牌爬了文大概就是 Giant / Performer / KHS / Fuji / Merida 等,之前只有聽過捷安特的大名,後來考量了一下決定買 Performer 的 Storm Dark
主要是聽店員介紹說,一般入門車款各大廠差異不大,就是看車型、品牌偏好、顏色等等的選擇,當初最吸引我的是 Performer 有提供工廠客製化烤漆,覺得多花一點錢烤成自己喜歡的配色很不錯
但後來沒有烤漆,因為疫情關係腳踏車訂單暴增,要排烤漆需要很久,後來想說等之後有機會再說

這邊推薦一下購買的車店小哲居單車,購買後有幫忙調整坐高、把手等等基本的 Fitting,建議第一次買還是去實體店面,請店家幫忙抓車架大小等等,這間服務還不錯推薦給大家

後來在網路上看到專業 Fitting 師舒迷說的分享,也蠻推薦大家可以收看這個頻道,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自行車以及如何騎乘等知識

變速系統

變速系統規格可以選擇,通常搭配的廠商是日商 Shimano,他們家的變速器有分幾個 Level,我選擇是 SORA,店員是說入門建議就從這款開始,更低階就不推,至於更高階的 105 / Ultegra 等還沒有嘗試過,稍微詢問一下等級差異,主要在於變速手感、精準度與速度的差異;
低階的基本上都是機械變速,還有更貴的電子變速,價格都要好幾萬

大齒盤與飛輪

自行車的傳動系統,前方是大齒盤,後方是飛輪,大齒盤通常是兩盤: 大盤加小盤,後方飛輪則是算最小齒到最大齒
齒輪比會影響騎乘時踩踏的力道,齒輪比高就費力,適合下坡跟平路,反之則上坡比較輕鬆,看一些文章有提到齒輪比對於騎乘影響很大,理想是腳踩踏的輸出功率穩定,也就是力道與頻率固定,透過變速來適應地形的變化

我後來飛輪選擇 11T~34T,主要是預期會很常爬坡,34T 爬坡踩起來就很輕

卡鞋

另一個在考慮的是卡鞋,上卡基本上要三千起跳,聽朋友說這會影響發力的方式,因為腳與踏板合體,所以往回拉大腿肌也會出力,而不像一般騎乘只有下踩的時候能出力
除了價格外,穿上卡鞋危險性會高一些,可能臨時要停車但脱卡不順就會摔車,考量後決定先一般騎乘就好,把肌力練起來之後再說

配件

其他配件部分,推薦幾個好東西要準備

  1. 手電筒 / 後方警示燈:
    這是上路必備裝備,否則會有行車安全與法規問題喔! 晚上/視線不好一定要開燈
  2. 手機架:
    架在龍頭上方便導航,但如果希望騎山路或長時間(超過兩小時),建議買車錶
  3. 水壺架:
    通常能夠在車架上裝兩個,建議兩個都裝,一個放水壺,一個放維修罐
    維修罐目前個人準備了 CO2 鋼瓶 / 內胎 / 挖胎棒,但目前還沒用過
  4. 腳踏車包:
    強烈推薦,總是要有個地方放雨衣、錢包、鑰匙等雜物,買一個十方方便;
    另外不推薦放在前方的前管腳踏車包,站立抽車等會影響騎乘,除非是有特別設計的跟前管差不多寬度不影響騎乘,否則買綁在坐墊下方的個人覺得不錯

以上我都在交車時一次請自行車店組裝,配件大概也花了 3000 多,總共花了 2 萬出頭在車子上,但坑之所以為坑就是他會比你想像中的深….

除了上述車用品外,還有幾項人身配件

  1. 安全帽:
    基本上路大家都會帶,畢竟公路車時速也是蠻快,有些公路有公車、汽機車混雜,所以安全是蠻基本的,我是在迪卡儂買個簡便的 999 元安全帽
  2. 車衣車褲:
    因為坐墊其實蠻硬的,要舒適的長時間騎乘 (一小時以上),建議買個車褲,我在蝦皮買一件約 500,還算可以,後來發現還是要買好一點的,不然胯下跟大腿騎個一小時就會發麻,後來選購 Monton 台灣品牌覺得不錯,約 $2000 上下;
    車衣我覺得看個人,穿一般運動裝也是可以,只是車衣都會在背後設計口袋,如果要騎比賽還是要買車衣比較推薦,補給放口袋很方便
  3. 自行車架:
    一般不會裝停車柱,因為重量與美觀考量,平常都是斜靠在牆上,但是偶爾要清理車子還是要買個車架,極度不推薦以下這款,這種通常一兩百元就有,但是超級不穩定

我是自己另外替換螺絲才勉強剛好,不然第一次洗車一直滑落超級不爽
4. 清潔用品
鏈條為了要維持滑順的運作,需要上鍊條油,但是路面的灰塵、小石子會被油沾黏,所以久了就會黑黑的,需要去油清潔後後重新上油,所以需要去油污清潔劑以及鍊條油,通常騎乘後就要稍微清潔跟保養,至少淋到雨一定要保養
我自己是用廢棄牙刷跟廚房的雙色洗碗刷清潔,上鍊條油後用廚房餐巾紙輕輕的把多餘的油擦掉避免沾染灰塵
5. 打氣筒
每次出發前都要檢查胎壓,我基本上都會打到 110 psi,買了一個捷安特的打氣筒 CONTROL TOWER 1+ 1000元還蠻好用,但感覺可以不用買到這麼貴,當初不小心手滑…

以上大概又花了 5000元

目前總價

還有一些零零總總共 27000 30000 元,還有一些商品是觀望中,列出來僅供參考

車錶與監控設備

如果希望騎的更專業,就需要更專業的設備去監控每次騎乘的效果,會有很多的感測器去監測踏頻速率心率功率,以上跟騎乘表現有很直接相關

如同跑步大家都會問候你的分速「跑一公里需要幾分鐘」,腳踏車談的是「功率」,一小時能夠輸出幾焦耳的能量,所以需要功率計去觀測腳輸出的力量,但功率計非常貴,都要一兩萬起跳,新手入門我就先不考慮了…

可以參考以下影片對於功率的分級,很有趣

第二個是心率,因為自行車通常也是走長途耐力賽,所以要維持在一定的心率強度訓練,可以觀察自己是否太快或太慢,就跟跑步觀測的指標一樣
可以買專業的心率帶,或是有手錶,但因為價格考量一樣先略過

最後就是速率與踏頻,我選擇先買一個踏頻感測器,我選擇 Bryton 踏頻感測器約 800 元,主要考量是踏頻是最基本的指標,看了一些教學影片都推薦新手先訓練踏頻穩定度開始,而且踏頻太低會傷膝蓋,目前是抓平路 90~100,上坡至少 65~70,可以用手機搭配 App,iOS 我用 「ALA Cycling」,免費 App 還算差強人意

後來女友貼心的買了 Bryton 320 ,有車機真的方便很多,Bryton 入門使用還算不錯,搭配踏頻 / 心率帶有數據可以監控自己運動的狀況很不錯,終於可以讓手機退役,可以的話建議搭配,要訓練基本上就是必備;
高階車錶會搭配全彩螢幕與 GPS 導航功能,我個人上路是都不太看導航,頂多手機稍微查一下,覺得導航功能性好像普普,如果騎固定路線居多建議可以不用先考慮 GPS 功能

其餘雜七雜八的推薦

水管

先推薦一些 Youtube 頻道

  1. 可利乎,我最喜歡的頻道,大叔的聲音很有磁性 XD 是自行車店老闆與愛好者,看起來有在國外生活,介紹的範圍很廣,從洗車、車款介紹、自主維修、新品介紹等等我都很喜歡
  2. 脆瓜城主,有一些路線推薦、進階知識的分享
  3. k2,主要看一些組裝等等介紹,覺得影片內容、節奏都蠻喜歡的
  4. 一輪的運動日常eLun_fitnessTWLinda Loves Cycling伊娃 Eva,看正妹的頻道就是很棒 XD 有很多的騎車紀錄、自行車生活相關的分享,充滿正能量

App

  1. Strava:
    社群+運動紀錄,每次都可以記錄自己的騎乘,還幫你切路段比較速度超有趣的,可以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進步就很舒壓,通常各大車錶也都支援將紀錄彙整到 Strava,像 Bryton 也有支援
    路線紀錄 路段計時,可能是翻譯問題所以有的路段名稱很怪,有的有在地化
  2. Velodash:
    據說是台灣人經營的,相對 Strava 有更多在地的元素,尤其是路線探索很好用,紀錄頁面我個人也覺得比 Strava 好看,可惜沒辦法連結裝備
  3. ALA Cycling: 為了把手機當車錶用的 App

總結

長路漫漫,最近騎的還算蠻有興趣,希望能夠稍微幫助到剛準備入坑的人
平常蠻喜歡騎環小台北、河濱、風櫃嘴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