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接觸 DevOps 與 Infrasture as Code 的概念,深深被用程式碼管理部署流程與架構設計感到著迷,對工程師來說最棒的文件莫過於結構清晰、沒有重複冗余的乾淨程式碼,尤其是把過往透過人工操作的不穩定性一切攤開在陽光下用 Code Review 方式檢視每一個環節,讓程式碼從出生到部署都可以完整地被檢視;
再者在 Cloud-Native 時代,能夠跨區域部署、甚至混合雲部署能夠讓公司的性能與成本上獲得更大的彈性
只是在學習過程中,被一堆技術工具轟炸,每個工具之間又有些重複又不怎麼相同的功能,又或是抽象畫層級不同 (Container vs VM),像是 Chef / Ansible / Terraform / Kubernetes / Docker 等等,每次東學一些西學一些總是一個頭兩個大,最近看了來自 Hashicorp 的介紹影片以及一篇文章整理,覺得在觀念上更加的融會貫通,至少更清楚知道 部署的流程
與對應的工具應用
Why we use Terraform and not Chef, Puppet, Ansible, SaltStack, or CloudFormation
簡單總結一下上面兩個參考資料的想法
Application Delivery with HashiCorp
當在開發應用程式時,要正確地交付到用戶手中有一段路要走,主要分成幾個階段
1. Write 本地開發
在本地端開發時,開發者會需要有跟正式環境類似的配置,例如資料庫等,這時候可以用 Vagrant
建制開發環境
2. Test 測試
進行測試時也需要一個乾淨、獨立、與正式環境接近的配置,同樣能用 Vagrant
3. Package 打包應用程式
當程式碼測試完,要準備部署時,還需要把設定檔、環境變數等一併打包變成一個可部署的最小單元,此時能用 Packer
依據不同環境(AWS/GCP…)打包出 Image
4. Provision (Day1/Day2+) 機器的環境設定
應用程式需要完整的架構設計,例如說 CDN / DNS / Networking / Firewall / Storage System 等等,這時候可以用 Terraform
配置 dev/stage/prod 環境
5. Deploy 部署方式 (Orchestration)
部署方式常見有 Canary / Blue-Green 等,又或是遇到流量起伏時的 Auto-Scaling,可以用 Nomand
,將 Dev 跟 Ops 獨立拆分,Dev 只需要專注在需要的運算資源、部署流程的掌握,Ops 則負責底層的機器配置、數量管控、機器的安全性補丁等
6. Monitor 監控
Hashicorp 目前沒有直接相關的產品,但有提供 Consul
,如果是採用 Microservice / SOA 架構,內部服務間如何發現彼此需要內部的 DNS處理 / 機器要怎麼管理 config 都是個問題,Consul 透過 Key/Store 儲存解決這類的問題
7. Security!
另一個不再流程中但開發者需時時牢記在心 Security
,一般來說 key 會在打包階段被一並放進,但是這樣相對不太安全,Vault
提供key 自動 rotate / 中心化管理 credential / 中心化處理加解密過程,降低機器被攻陷後的影響與更快速彈性的替換 key,增加安全性保證
以上工具都能夠整合 VM / Container based 的環境,也有許多不同的替代方案;
例如 Docker 可以單獨吃掉 Write/Test/Package 的功能,K8S 則負責 Deploy 與 Monitoring,如果是託管於 Cloud 則由 Cloud 負責 部分Provision的功能(如 Load Balancer,但不會自動設定 Public DNS 或 S3 這類架構)
其中 Nomand
跟 K8S 比較是互補的工具,Hashicorp 提到 K8s 上手學習曲線太高,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要這麼複雜但強大的工具,如果原本是 VM based 架構那用 Nomand 管理部署會輕鬆、直觀很多
Why we use Terraform and not Chef, Puppet, Ansible, SaltStack, or CloudFormation
這篇的作者非常厲害,之前拜讀了全部的 Terraform 教學個人覺得比官網更實在,這一篇文章含金量一樣超高,從更高層級的角度看這類型的工具,Chef, Puppet, Ansible, SaltStack 主要是做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也就是一台乾淨的機器啟動後要做什麼配置,例如 API Server 需要安裝 program runtime 並部署程式碼 / DB server 要安裝 DB 並搭配安全性配置等等
而 Terraform / CloudFormation 是 Provision
,是配置整個架構,所以兩者的討論面向不同,雖然像 Ansible 也能做一些 Provision 工作,但相較就不適合
接著是 Mutable / Immutable
的問題,Chef/Ansible 等工具在產生配置變化時會在同一台機器發生,也就是 Mutable,當累積的變化變多時可能會有配置衝突的問題;
如果是用 Terrform 搭配 Packer/Docker 等,每次都會產生新的機器,所以是 Immutable,行為相對比較單純且可預測
接著作者還從語法上、管理上、社群大小做了比對。
技術層面上可以做不同混搭,例如 Terraform + Ansible,配置好架構後用 Ansible 管理每一台機器的設定; 又或是 Terraform + Packer + Docker + Kubernetes,一樣架構配置好且機器的 Image 預設都裝有 Docker 與 K8s agent,後續用 K8s 管理部署的流程
實作
看完對於整個部署流程與工具更加的理解了,此時當然要挑戰自己動手搭建整個環境,以 API Server + DB 的架構去挑戰 Hashicorp 全套工具鍊,希望用一個月左右時間完成,以下是完整的教學記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Vagrant 教學-一鍵啟動配置開發環境
Packer 教學- 打造 Image
Vault 教學-集中化管理機敏資料 (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