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花東365挑戰賽分享-如何一人備賽與比賽過程

八月底購入自行車後,在九月便腦衝報名了環花東 365 挑戰賽,在沒有加入車隊、也沒有太多資料搜集的狀況下,自己瞎練並硬著頭皮完賽了,希望完整分享自己的備賽過程與比賽的經歷,能夠分享給一個人想要挑戰環花東 365 的車友

自己是一個喜歡透過運動賽事增添生活趣味的人,也享受著認識不同運動的魅力,從八月底購入自行車後,就開始找相關的自行車賽事,最後挑選了時間還蠻剛好的環花東 365 挑戰賽,有大概三個月能準備,有點趕但值得拼拼看,網路上的分享大多是車友的比賽騎乘心得,比較少見到備賽相關的經驗,以及能不能在沒有車隊或補給車的情況下完成比賽

答案是可以的,以下將分享我從八月底到十一月底如何準備,以及比賽這兩天的心路歷程,最後給一些整體的準備清單,也必須說我自己開始騎自行車也不到半年,分享比較適用於跟我一樣的小白,如果專業的車友有不同的建議或指教,也非常歡迎留言

事前準備

除了自行車之外,有幾項東西覺得要練車應該要準備的

1. 車錶+踏頻+心率感測:

一開始我是用手機開 Strava 紀錄,但真心建議要認真練還是準備車錶,像我自己用 Bryton 320 覺得續航達 30 個小時真很方便,也不用心疼手機一路震動怕壞掉;
踏頻的推薦是因為一開始騎車抓不到感覺,看網路教學建議維持在 100 以上的踏頻,避免傷膝蓋;
心率帶是因為耐力運動最好是維持在最大心率的 70% 上下,最大心率的公式約為 206.9 - (0.67 x 年齡),像我自己是抓 150,平常練習就盡量維持,最大不要超過 165 避免太早爆掉反而撐不久,我覺得練習了一陣子心率帶比踏頻更重要
買一套 Bryon 3000元上下就很夠用了

2.車衣、車褲

一開始有穿過便宜的車褲,騎沒多久屁股就會麻麻的,買了 Monton 車褲覺得舒適很多,如果騎了不舒適會影響騎乘的意願,就更別說要比賽了,一件約 2000 元還算蠻值得的
車衣的部分,我平常也會穿一般的排汗衫,但專門的車衣最大特點在後方有口袋,要補給就非常方便,比賽的時候很好用,也蠻推薦

3.防雨外套

這我個人沒有買,但真心覺得應該要買,因為比賽兩天都下雨,有防風防雨的外套會讓騎乘更加舒適安全,而且早上六點出發還很冷,沿途的車友五成以上都有買

4. 能量膠

一開始是因為平日練習到一半會肚子餓才嘗試購買,但發現真的很好用,甚至可以說是必備的用品,我是買 SIS 能量膠,口味沒這麼甜主打可以直接吃不用配水 / GU 的我也有買,除了啤酒口味超雷其他的都不錯,他比 SIS 更濃,重量只有一半但提供相同的熱量,需要配一口水
基本上我平常練習帶一包,騎乘約 40 ~ 50 分鐘吃一包,比賽時身上帶 5~6 包備用

備賽

八月底開始,每週至少騎三次,兩次挑平日早上,從三重沿河濱來回南港約 60 公里,約 2小時出頭完成 daily

假日挑一天騎長距離,有騎過三重翻過風櫃嘴來回金山(約85公里但蠻多山路)、三重延河濱往淡水到石門再折返(平路總計約100公里),連續騎乘時間都在五個小時左右

100k

自己騎乘的實力大概是從楓林橋上風櫃嘴33分,看 Strava 算蠻一般的成績,就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以上的練習不太夠,推估可能一週練 250 公里,持續四個月備賽會讓比賽好過一些

交通與住宿

因為沒有隊車,所以要自己想辦法到花蓮,我後來選擇搭火車到花蓮,到了當地在租汽機車代步,在網路上買一個 500 元的攜車袋,拆除前後輪就可以上路,過程比想像中簡單,包好的腳踏車就算是一般的行李,沒有其他的班次限制,除非是沒有拆的才要特別找專門列車喔

住宿部分花蓮站的起點在亞士都飯店,離花蓮火車站不遠,建議住市區就好,餐飲解決也比較方便;
台東的起點在娜路彎飯店,不得不說我一開始以為也在台東火車站附近,結果相差超遠 XD 而且台東火車站附近沒什麼東西,離市區還有一小段距離,就不太建議住在台東火車站附近,因為第一天比賽比完要回民宿,騎太遠腳超級酸,還要再出來覓食真的累 OTZ

另外台東住宿建議問一下能不能沖洗自行車,第一天比完車子應該都蠻髒,我有準備清潔用品,洗乾淨重新上油迎接第二天的挑戰

比賽兩日

抱著忐忑的心,因為自己也沒有真的騎乘超過 150 公里的經驗,在沒有車隊、補給車,甚至還不會補胎(只有帶工具並隨時準備看 Youtube 教學XD)的狀況下,自己真的能完賽嗎?

環花東 365 有分自行車賽跟挑戰賽,要記得報名挑戰賽喔,當初一直看想說怎麼路線不一樣,才發現自行車賽是專業在比的,不要搞混囉

比賽前一天會去亞士都飯店報到,下午五點會有說明會,簡單致詞與說明交通路況

11/28 第一天: 花蓮到台東

六點從花蓮亞士都飯店,沿著海岸走台 11 線一路殺到台東,途中會翻過海拔兩百的牛山,接著就上上下下的丘陵地,據說以往的環花東都在四月舉辦,今年因為疫情延到十一月,順著東北季風一路往南殺,一開賽看著大家平路時速都飆 40 公里,害我也跟著衝,看到心率還維持在 150 左右,才發現強勁的季風真的很給力

一路上路況都不錯,汽車也不算多,蠻多路段都有機慢車道所以騎乘蠻順暢,在 60 公里處開始下雨,無奈自己沒有雨衣,就頂著雨繼續衝,到了 80 公里處吃午餐,此時才早上九點,遠比預期的快

吃飽後繼續淋雨,在順風的情況下,大家都三兩成群的騎,因為第一天體能充沛,又有淋雨怕身體冷掉所以每一站都有進補給,但吃一吃上個廁所就趕快繼續騎,建議可以在補給站帶一塊香蕉在身上吃,我自己的補給策略是 每個補給站都進,路上騎乘約 50分鐘吃一包能量膠,路上有車就跟,也不用不好意思就蹭在後面,保持安全車距;

跟車時速度快可以換大盤,踩個幾下後休息,不要用輕齒比狂踩,保持車距不拉超過三個車身即可,要抓緊休息的節奏,這是好心的大哥路過教我的,這樣輕鬆了許多

前面腳都沒什麼問題,大概一路到 130 公里處天氣放晴,但大腿也開始有疲勞性痠痛,一路上獨推時就放慢速度,等到有差不多時速的集團出現就跟上,跟到不行在放掉休息,一路這樣到終點,完成第一天的 170 公里,總完賽時間約六個半小時

1128

不得不說一路上大家都很拼,下大雨下坡照樣飆 4,50 沒在怕的 XD
最後成績是 209 / 1395,比預期的好 :P

11/29 第二天: 台東到花蓮

第一天的比賽過稱堪稱爽快,有順風可以飆,後段也有克服痠痛的意志過程,但第二天的比賽就真的是進入地獄了,在一開始熱身段身體還帶著昨天的疲勞,膝蓋與小腿還有點緊繃的痠疼感,這才不到 1/10 的路段啊,咬著牙告訴自己多撐一段在放棄也不遲

風神只眷顧了昨天,今天回程轉變成大逆風,不同於昨天三兩成群,這一天大家乖乖排成一直線,由勇者破風帶領大家前行,處於隊伍中央真的省力非常多,路上車友也都很客氣,要插入隊伍比個手勢大家都很樂意互助

跟到不行就慢慢獨推,等下一波集團再繼續跟,但這一天的狀況比第一天糟,溫度下降了兩度,同樣飄雨,只是加上第一天的疲憊,後來決定除了補給站,遇到 7-11 也進去坐一下吃個巧克力補一補,大概每 10 公里就會肚子餓了,不像第一天急著想要完賽,第二天就只有能夠完賽就是英雄的念頭XD

回去的路線大多走台9線,騎在花東縱谷上看著兩岸的山脈也是頗有趣,前期要先上鹿野高台再往下溜,接著到瑞穗爬一個陡坡到北回歸線景點吃補給,接著就繼續上上下下的丘陵路段回花蓮市區

小小抱怨一下這一天午餐安排在 125 公里處,在加油站旁邊臨時搭棚子,但因為下雨,排隊等著領炒麵時還要淋雨,感覺有點不好

堅持了八個小時多才完成比賽,可惜車錶到後面當機沒有完整記錄到 QQ 1129
最終成績是 439 / 1206,第二天沒力果然掉很多 XD

後來女友搭上火車,看到有一些車友上火車坐個幾站再繼續騎,會覺得好像怪怪的,但我覺得如果身體撐不住,這樣倒也是個做法,無關乎毅力或是鬥志等等,顧及到自己的生命,盡可能地做到最好就好,挑戰賽本來就意在超越自己,致敬所有完賽的車友們,也慶幸自己一路平安的完賽

結語

如果能有車隊真的很不錯,看到沿路大車隊都有滿滿的補給車,真的好棒啊,因為大會安排的補給點有時候距離不等有點頭疼;
沿路還有認識的車友互相加油打氣是一件很棒的事,但這也不代表一個人就無法參加,大會名冊上約有 1600 人報名,其中約有兩三百人也都是個人身份,自己也在這樣的狀況下完賽,希望分享能夠給其他想參加比賽的車友一些參考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