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也四年了,來到職涯最為迷惘的一年,過去也不算混東學西學好像拼湊出一些東西,但也開始懷疑自己該選什麼技術發展?又應該選擇怎樣的工作與職涯?未來又何去何從?
在這低潮期,剛好上完 91 老師的極速開發課程,在技術培訓上帶給我很棒的視野與強大的學習動能,發現自己的基本功應該再好好雕琢;
又剛好在商業思維學院看到 91 老師分享職涯的種種選擇與規劃,覺得十分的敬佩,自己以一個工程師職涯發展的角度,摘錄 91 大大在商業思維學院的分享
先分享最後 Q&A,也是大家常見的問題,接著在摘錄後續 91 的分享
高薪工程師與低薪工程師的差異
回歸市場需求,看這個市場需要怎麼樣的能力?是不是有很多人可以提供這樣的能力?我可不可以又快又好又便宜的解決問題?培養出自我的稀缺能力,才有議價的自由
工程師要小心技術本位,需要著眼於商業價值的貢獻,91 老師舉例自己的課程沒有串金流,因為這不是商業上發展的瓶頸,但很多工程師會覺得很酷很方便就去做,但這不會帶來太大的效益
如何避免自己成為一年經驗用十年的工程師
- 如果自己是環境中最強的人,建議換個環境,找新的學習動能
- 觀察別人如何解決問題,所以 91 推崇 Pair / Mod Programming,從別人的作法可以找到不同的學習方式
- 持續學習 / 持續嘗試
- 觀察自己有沒有很常加班,或是一直做重複性很高的工作,請用時間去賺時間,找到正向增強迴路
該選擇什麼技術發展
同樣是市場需求,當初 91 不喜歡動態語言,但前陣子 python 很火熱,他透過顧問向客戶學習,最後發現他也喜歡上 python 了
91 很慶幸自己是顧問與教學兼併,顧問可以從客戶中得到實務上的經驗,轉變成培訓時的教學方向,如果只做教學就一直吃老本無法成長
Junior 工程師改往廣還是往深
先找到立足之地,熟悉一個技術到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商業問題,例如說 GraphQL 用動態語言 python / js 比較好實作,但 c# 一樣可以解決但可能比較不適合(這好像怪怪的?),慢慢發現某些地方可能解法不夠漂亮,再開始跳去學新的技術,就有足夠的動機去學習
Junior 工程師該去新創還是大公司
都是選擇而已,新創公司需要快速、低成本的迭代,可以學習如何搶灘、快速得到市場的回饋;大公司則是分工很細,開發只做開發,不懂整個產品面向,91 不太認同這樣的分工方式,但是當初選擇 Yahoo 是因為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視野 / 實力得到更多的培養,而且能做全世界的生意
最後回歸重點,時間是最貴的,用時間去賺時間
91 大大主要分享工作上的選擇 / 工作以外如何創造連結 / 如何透過技術變現 / 最後回顧職涯的成長
大事記(工作經歷)
第一份工作:叡揚(國防役) 4 年
國防役就是四年跑不掉的好用勞工,所以 91 也常被派去處理棘手的任務,在這第一份工作中,91 磨練了扎實基本功 / 如何帶 team / 敏捷開發,因為是使用微軟的 solution,91 也拿到了微軟 MVP 的頭銜
練好基本功,找到自我的立足之地
第二份工作:Yahoo 5 年
離開國防役時有拿到 7 個 offer,最後選擇薪資最低的 Yahoo 原因是
- 本身對於交易型系統有興趣
- 職涯才剛開始,選擇職涯出路最廣的全球性 / 純軟公司
很深的體悟是 如果已經是團隊最強的人,那你的進步會很慢
,選擇 Yahoo 有很多很強的技術人可以當作 role model,同時開放的文化也讓 91 有更多嘗試的機會,累積更多的技術聲量
第三份工作:東森信息 - 1 年
在 Yahoo 五年也做得差不多了,第三份工作有點跌破大家眼鏡,去了一個百廢待興的東森信息,擔任架構師 / 負責與其他團隊溝通,把之前所有累積的經驗都變成薪資籌碼 (350+),但這也是人生最慘敗的一年,發現 上班時的不快樂不能從下班中補足
,同時科普一下年薪過 300 後稅收也增加,多一些錢但其實不會比較快樂
第四份工作:Odd-e
以前就找到自己熱愛的天職:顧問+教學,基於上一份教訓,決定從自己熱愛的事物變現(商業思維),雖然要面臨更高的不確定性,但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嘗試,最後就一路做到現在 (薪資還翻好幾倍!)
創造連結
要在社群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91 = 敏捷 + 開發
,所有的嘗試都圍繞著這兩塊走
社群貢獻
在社群中找到很多貴人,也透過社群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
持續曝光
寫部落格 / 參加 IT 鐵人賽 / 講師交流 / FB 粉絲專頁 / Youtuber
異業結盟
天瓏書局 / 出版業 / 企業招募 / 商業思維學院
專業形象
出版書籍 / 微軟 MVP / 研討會講師
技術變現
從審校開始
第一次出版是審校簡體版的 .net 書籍,此時以開發者的角度出發,踏出第一步將技術變現
接著第二次出版變成共同翻譯敏捷原文書,也共同出版了跟 .net 相關的書籍
接到第一場企業內訓
持續出版跟 .net 相關的書籍累積聲量,同時接到第一場企業內訓,當時有底氣接企業內訓也是因為在 Yahoo 累積很多場內部員工培訓的經驗,也開始開辦公開課程
在社群的耕耘以及部落格的累積,開始收到專欄邀約,有了另一份收入
持續嘗試
91 在演講不斷重複「在不餓死的情況,我還有XXX 想要嘗試」,像 2021 年初翻譯了 Kent Beck 的書籍,算是人生一大突破,也很符合「敏捷+開發」的人物設定;
在今年 91 因應疫情,決定嘗試 Youtube / 線上課程,並嘗試與不同講師建立連結、彼此導流
小節
- 循序漸進的突破: 從審校 > 共同翻譯 > 共同出版 / 公司內訓 > 外部企業培訓 > 公開課程 > 顧問
- 讓所有的嘗試有連結: 翻譯《單元測試的藝術》,支撐企業內訓與培訓課的內容 / 公開課對於事業的幫助,學員會去公司推動,帶來企業內訓 + 顧問案的機會
- 找到防線: 確保自己有底線,有第一間顧問案鈦坦,之後才好談底價,自己也不會慌
- 永遠留時間保持嘗試: 找到第二間顧問永豐金 / 學習新語言 Python,藉由客戶拓展視野,回饋到公開課程 / 社群的內容中
- 為市場帶來價值:
觀察市場的動向,以解決企業問題為目標
職涯成長
1. Job
時間是最貴的
:如何衡量自己的價值? 91 表示節省老闆的時間 / 節省團隊的時間就是你的價值用時間賺時間
:透過工具 / 提升技能等賺更多的時間,才能持續提升自己的價值跨出去持續學習
:挑公司時選擇開放透明,把新的方法帶回公司,用時間賺時間 (呼應上一點)- 向上溝通:持續與上司即時同步,取得共識
2. Work
找愛
:這是長期投資,原本 91 很討厭動態語言,但他覺得應該要嘗試過才能批評,最後也喜歡上 Python、Ruby 等,要試過才知道綜效
:找愛後開始想辦法關聯,例如市場上開發與敏捷培訓的需求,有敏捷教練,但他們可能不懂開發 / 反之亦然,91 就把兩個他所愛的興趣結合起來,在市場上就只能找他
3. Career
- 天花板 > 薪資:選擇 Yahoo 薪資很低,但是帶來很大的成長,把這些成長灌在下一份工作上
- 用成果描述自我,而不是顯擺的 Title:持續在 Job / Work 輸出,用成果說服人,後續 91 工作都是邀約,而不用自己投
4. Values
- 初心:擇其所愛
- 人脈:你可以幫助到多少人?
- 是否有能力幫助其他人?
- 是否有辦法知道其他人現在有需要幫忙?
- 為什麼他人要選擇你幫忙?
找到自己價值的基底
- 自由:選擇的自由 / 不需要擔心別人競爭與壓迫 / 健康
總結
我自己把講座拆成兩部分,一個是技術者的職涯發展 / 一個是技術者的技能變現,自己目前專注於前者,總結自己的心得
- 時間最貴,不斷的想如何節省自己的時間 / 團隊的時間 / 老闆的時間
- 從市場需求與商業價值的角度去思考自我職涯發展
- 嘗試把自己所熱愛的事物變現,想想看如何發揮綜效